close

研究所二年級的消費者行為上課中,班上分組探討「由發現需求或創造需求的角度來找出可能的商機」,我記得我提了2

1是脖子除皺霜 2就是生命禮儀

 

當時還不流行脖子保養品的時候 經常聽媽媽在比較那個中年阿姨的脖子皺紋多 誰的皺紋少 這才發現保養品都只強調臉部和身體

完全忽略了脖子也有保養的需求 脖子的皺紋多 有時會顯露一個人的年紀 有時會看起來更老 所以脖子除皺霜確有它的市場

大約一年後 好像有個品牌有主打這類產品

 

再來是生命禮儀 那時的年代正處於傳統殯葬業和重新包裝的禮儀公司大洗牌之秋 我曾經隨長輩去聽過禮儀公司的說明會 所以很早就了解到未來這個產業的走向 也重新了解到生命的起落 在初生的時候充滿喜悅 在生命結束的時候也要給予尊嚴 做一個完整的謝幕 如同四年一度的奧運 不僅有令人期待的開幕式 就連閉幕式也同樣令人驚嘆 有開始有結束 生命就是如此

最近有個長輩過逝 這位長輩生前沒有特定信仰 死後卻無端的進行天主教的儀式 他的女兒信仰佛教 對此感到難以接受 所以想要自己唸藥師佛經好送送他的老父親 就我來看 他的女兒真的很孝順 也許執著於形式 但是卻是在無奈中唯一付諸行動和心意的晚輩

旁人認為 生命會隨著死亡灰飛煙滅 那再有什麼靈性 喪家所辦的法會誦經只是為滿足在生者 不如骨灰灑大海或植葬 不是回歸天地更為瀟灑嗎? 但我覺得用這種心態看別人辦理喪事不太厚道 說明白一點 這位長輩的過逝只有自己的太太子女在傷心而已 其他人根本無關緊要 說這些只是冷眼旁觀下的言語 有時 人若沒有實務的處理經驗出來的理論會像打高空砲一樣不切實際 如果輪到自己要作主辦喪事時 一樣會用這種心態來處理嗎?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不孝 我經常在思考未來自己或親人的喪事要怎麼處理 該用什麼心態面對生死的離別 不管有些儀式多麼繁雜 我相信給予往生者所想要的 就是最高的敬意和誠意 而這些都是事前要溝通的

常看到很多人因為親人的悴逝而不知所措 不知道從何開始 要聯絡誰 所以更覺得生命禮儀網絡推廣的必要性 只是參加了幾場有生命禮儀公司協辦的告別式 總覺得那些服務人員也日漸染上了職業病 表情看似嚴肅 但一點也不誠摯 在告別式散場時 拆布幕鮮花比電影散場還要迅速希望台灣的生命禮儀公司向上提升 重視品質、同理心和承諾。

也許有一天 我會實現我的理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韓吉桂 的頭像
    韓吉桂

    韓吉桂の專門店

    韓吉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